学院简介
为适应国家新兴战略需求,支撑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河南经济强省和制造业强省建设。河南工业大学整合学科资源,于2019年6月成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学院现已形成博士、硕士、学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486人,硕士研究生28人,现有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河南省高校本科B级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所属学科支撑的"人工智能与智慧粮食"学科群入选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培育建设名单,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为首批河南省重点交叉学科,并在2023年获批为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于2024年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术硕士授权点,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硕士授权点,2025年新增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形成了完善的硕士人才培养格局。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人工智能专业学位;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
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完善的平台条件,所属学科建有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食光电探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现有智能认知与决策控制、复杂图像处理、粮食信息智能传感与理解等6个科研团队,以及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近年来,学院科研实力显著提升,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4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
学院学科建设具有四大突出特点:一是行业智能深度融合,依托学校在粮食储藏、食品加工、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平台,打造AI+粮食、AI+制造等特色应用场景,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河南十大战略;二是交叉学科协同创新,整合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信息与通信等学科资源,构建智能+交叉创新生态;三是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撑,拥有河南省智能感知与决策工程研究中心、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支撑智能领域开展前沿探索与工程实践;四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科大讯飞、新华三、数字郑州、河南省八六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实习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联合培养。学院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7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导师和项目双驱动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研究生深度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真实课题;二是课程-实践-竞赛-就业全链条运营体系,构建基础理论+核心技术+综合运用层次化渐进式课程体系,强化人工智能领域工程实践算法,实现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能力;三是学术+产业双轨发展路径,支持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头部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四是全过程科研素养培育,从入学起即纳入科研团队,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参与学术会议,提升学术竞争力。
学院坚持以新工科内涵建设为引领,立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及行业融合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创新创业等与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高地、应用成果转化基地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摇篮,构建适应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群布局及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及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创新型人才。